曾经,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因受益于“人口红利”,使得“中国制造”飞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人口优势带来的经济效益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智能制造作为国家转型升级中的重要战略,日益受到重视,《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使得“智能制造”成为我国制造行业转型的目标之一。
在光电线缆行业,智能制造也被提上日程,逐步受到业内青睐,而以长飞、亨通、烽火为代表的光通信企业都在发力智能制造。长飞主要依托于光纤制备国家实验室,实现光纤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生产从大规模制造转向大规模定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亨通着力推进智能工厂的“三化企业”建设,重点推进智能化生产控制中心、智能化生产管理执行系统、智能化仓储及运输物流和智能化设备及生产线集群的建设;烽火则推出烽火精益制造智能化方案,并不断进军智慧城市领域,取得了优异成果。
光电线缆行业如何推动智能制造,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备咨询委员会委员、原机械工业部总工程师朱森第在接受光电通信记者专访时表示,光电线缆企业推进智能制造要从几方面来着手,如从设备的控制到信息的传递自动化,再到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企业和企业外部的协同沟通。
朱森第还表示,业内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要具体企业具体实施。“我们必须要清醒地看到,行业内每个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像长飞公司、通鼎互联公司就是其间典型的代表。拿通鼎互联公司举例,通鼎互联公司的智能制造是把互联网企业吸引进来,把光电缆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把光电缆作为信息的互联互通,再扩展至全行业,这就是具体企业的具体实施。”基于此论点,朱森第建议光电线缆企业的智能化推进方向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企实施。”
在智能制造备受推崇的当下,一些业内企业为了赶时髦而加入到智能制造阵营中来,但是朱森第表示,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不是行业里的所有企业都适合搞智能制造,我们不能把智能制造过于神化。还是那句老话,企业不能为了智能而去智能。”朱森第坦言。
那么,光电线缆企业应该如何对待智能制造呢?朱森第给出的建议是:“我们还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首先要搞清楚,你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还是减少制造成本?或者说是为了减少资源的成本及消耗?至于怎样提高智能化程度,一定要区分开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如果讲智能制造,它有自己的内涵,所以我们就要按照它的内涵来实施操作,如果这种内涵对你的企业来说是必须的,那你就要做好决断。如果不是必须的,就没有必要为智能而去实施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