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在双方经贸领域的博弈中也频出新招。日前,除美国已拥有并频繁适用的针对外国对美投资进行安全审查的制度(即大家常说的CFIUS外资安审制度)外,美国正在研究开发新的政策工具,以更有针对性地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竞争,而对从美国境内流出的对外投资予以必要的审查,正是美国拟开发的新政策工具之一,这种新工具被称为“对外投资审查机制”,也有人称之为反向CFIUS。在一个高举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大旗的国家,此项政策与其一直倡导的促进资本自由流动的主张完全相悖。
大洋彼岸一则新规,或将搅动全球充电桩市场! 当地时间2月15日,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全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最终规定。根据这份最终规则,所有接受美国《基础设施法案》补贴生产的电动车充电桩必须在美国建造,立即生效。从即日起,任何铁制或钢制充电器外壳或壳体的最终组装和所有制造过程都要在美国进行。到2024年7月,所有部件的成本至少有55%也需要在美国国内生产。
2023年2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具有分层虚拟填充的半导体设备、电子设备及其组件(Certai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Layered Dummy Fill,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342)作出337部分终裁:对本案行政法官于2023年1月11日作出的初裁(No.12)不予复审,即基于申请方撤回,终止对列名被告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of Hamilton, Bermuda的调查。
2023年2月1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射频传输设备及其组件(Certain Radio Frequency Transmission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278)作出337部分终裁:经过复审,确认本案不存在侵权并终止本案调查。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8月9日签署了一份法案[i],该法案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芯片法案2022”(Division A – CHIPS ACT OF 2022,以下简称《美国芯片法案》),为生产半导体创造有益的激励措施;第二部分是“研发和创新法案”(DIVISION B – RESEARCH AND INNOVATION),旨在为科学研究和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增加资金;第三部分是与美国最高法院安全资金相关的措施(DIVISION C – SUPPLEMENTAL APPROPRIATIONS TO ADDRESS THREATS TO THE 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2022年1-12月,全国电线电缆累计进口1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1%;累计进口3,618,678万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减少1.8%。
据俄媒和英媒报道,中国两大通讯巨头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已经终止参与建设连接欧亚互联网光缆的Sea-Me-We 6项目。有知情人士表示,两家中企之所以退出该项目,是因为主导该项目的财团选择了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进行线路建设,而非中国海底光缆领域的最大供应商——江苏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Hengtong Marine)。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荷兰、日本三国政府达成协议,将对中国芯片制造施加新的设备出口管制和限制。此举如果成为现实,在对中国半导体产业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将对全球产业及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对全球最终消费者的利益造成长期伤害。
当地时间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将中国电科48所等六家与飞艇和飞行气球相关的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
有记者问: 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6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请问中方对此有何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