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021年Q1季度财报,公司在本季度营收152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6.5%。不过利润却不降反增,从去年同期的133.4亿元增长至168.5亿元,涨幅达26%,其中5G专利费贡献颇大。 华为表示,利润增长与去年出售荣耀有关,3月底华为收到了出售荣耀的100亿定金,并将其纳入3月份财报。另一部分收入来自于华为的专利收费,大约为6亿元美元,约合人民币38.9亿。
大敌来临,行业内主和者多。面对美国超视咄咄逼人且不怀好意的进攻,我再三权衡,最终做出决定:应战! 美国得州东区法院日前就艾比森对美出口LED显示产品知识产权侵权一案作出最终判决:中国艾比森胜诉美国超视。 这场耗时三年的马拉松式的跨洋官司赢得无比艰辛,却又让人倍感振奋。消息传出,引发整个行业的轰动。因为这是中国企业运用法律武器在美国击退“专利流氓”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战役,树立了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信心,捍卫了中国LED产业的尊严。 2018年 3月,美国超视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和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马歇尔)联邦地区法院申请发起“337调查”,指控艾比森等11家中国企业侵犯其两项LED显示模组专利,并请求颁布普遍排除令、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这是一次艰难的抉择。“337”调查可一剑毙命,让所有涉及的中国企业退出美国市场。从全球来看,“337”案件的胜率只有12%,在美国则更低。选择应诉,就意味着每年数百万美元的律师费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耗费,而且输赢难料。 但若选择与美国企业和解,那就正中美国“专利流氓”公司的下怀,意味着所有在美有业务的中国LED公司都会因为侵犯“知识产权”而被迫交出不菲的费用,这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阅读提要: 1、华为凭什么向别人收取专利费? 2、华为可以收多少专利费; 3、华为打算怎样收取专利费;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必由之路”,以这句话作为标题,华为于近日发布了《华为创新和知识产权白皮书》,同时华为宣布从2021年起向全球收取5G专利费,并于近期开始与各主要5G设备生产商谈判。 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相信大部分网民一定跟我一样,感觉欢欣鼓舞。终于有一家中国的企业,可以向国外的科技巨头收专利费了!这标志着中国的企业,依靠自身的科技实力,在世界舞台终于有了一席之地,外国科技巨头在中国肆无忌惮收保护费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关于华为准备收取的5G专利费,华为的依据是什么呢? 答案当然是“专利”,而且是数量庞大的专利。仔细阅读了华为的《白皮书》,我们可以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华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万余族,总数超10万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对于如今的很多手机厂商来说,大多数离不开高通的芯片,而就算你不用高通的芯片,比如苹果是自研A系列芯片,也还要给高通交专利费。 因为高通在3G包括4G时代积累的专利,是众多手机厂商都无法避开的。 所以有些人戏称高通为“专利流氓”,但是没办法,人家是合理合法的收取专利费,而且是一台手机批发价的5%,就像一部高配版的iPhone,都要上万元了,那么就需要给高通交500元专利费,其他厂商也不例外 当然,在5G来临之后,高通就没有这么好躺着赚钱了,因为5G专利方面拥有必要专利最多的已经是我们的华为! 早在2020年,华为的5G专利数量就以3147件排名全球第一,力压爱立信、诺基亚以及高通等一众老牌巨头。 要知道,华为自从击败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就一直稳居第一。 不过也正是因为华为在5G时代取得的突破,因此还被不少地方排除在外,甚至连英国等都要把华为原本的通信设备拆除。
美企已开始排队向华为交专利费 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核心技术永远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专利则是它们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必要武器。因此,大多数公司在攻克了某些关键技术后,往往都会申请相应的专利,这样别的公司在用到它们的专利时,就必须上交一定比例的专利费。 可能很多人都在想,科技企业之间不能技术共享吗?为什么要用专利来阻碍它们的共同进步?其实这样说也有一些道理,但必须要知道的是,任何一家公司本质上都是以盈利为主,科技型企业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的盈利方式与普通公司有所区别而已。 如果全球整个科技行业,都崇尚技术共享的原则,那么这种方式当然是可行的。但有些公司并不这么想,他们花费了大量人力和财力才研发出来一些核心技术,怎么可能轻易交给别的公司?在回报和付出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任何共享原则都是不现实的。
7月21日,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廖涛、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出席会议并讲话,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主持会议。 廖涛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引领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编制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推动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试点建设工作。近年来,苏州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要准确把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和思路举措,以此次召开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大会为契机,坚持严格执法,落实“严保护”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大保护”格局,强化高效协同,实施“快保护”,坚持一视同仁,强化“同保护”,要有效发挥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对苏州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方面的支撑保障作用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带动引领作用,建立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许昆林对国家知识产权局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对苏州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切实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出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要素集聚高地和保护高地,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努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李亚平提出了工作要求。 大会对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扬,举行了“最美发明(设计)家”纪念章颁发仪式,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苏州分中心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进行了揭牌,发布了《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好孩子集团等相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修改建议(征求意见稿)》说明 一、背景和修改必要性 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并发布了《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局令第56号,以下简称为《办法》)。《办法》的实施,对规范专利权质押登记、促进专利权的运用和资金融通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专利质押融资已经成为盘活企业无形资产、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有效支持了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展。 当前,专利质押登记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一是中央有明确部署和要求。新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2021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明确部署,要求“推进专利优先审查和质押登记电子申请全程网办”“在商标和专利质押登记、专业代理机制执业许可等审批中推行告知承诺制”。 二是随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持续增长,金融机构和创新主体对专利质押登记工作提出了新需求。 三是《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规定》已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需统筹考虑有关规定的衔接,树立我局对外服务良好形象。综上,有必要启动《办法》的修改工作。
“十四五”开局之年 备受关注的苏州经济“半年报”来啦 2021年 苏州交出的“期中成绩单”为开新局 增强了定力底气 上半年,苏州市实现GDP1.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GDP增速超过江苏省平均水平13.2%。成绩单显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7万亿元人民币,增长26.5%;完成进出口总额1791.3亿美元,增长24.5%;主要指标持续改善。 苏州作为 工业大市、开放大市、经济大市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创新的驱动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 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的贡献 快一起来看看 苏州知识产权领域的“期中成绩单”吧~ 今年以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推进高质量监管、助力高质量发展”主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苏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务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实现专利金奖零的突破,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3项,外观设计金奖1项,占全国十分之一。
今天(7月21日),苏州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大会。《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推出知识产权“新政30条”。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苏州分中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揭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讲话时强调,要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快打造国内领先的知识产权要素集聚高地和保护高地。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廖涛出席会议并讲话。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主持会议并作具体部署。苏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振一、苏州市政协主席周伟强出席。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安排,苏州市光电产业商会、光通信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参加了本次大会。
今天(7月21日) 苏州召开知识产权保护大会 《苏州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推出知识产权“新政30条” 一起来看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