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网讯】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产业蓝皮书: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4)》。报告指出,全球新能源工业产能过剩,将导致在2015年前至少有200家新能源企业破产或被兼并,其中绝大多数是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企业。
当前从新能源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中国、德国和韩国,美国、日本分列第四、第五位。
我国之所以在新能源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拔得头筹,原因之一是光伏产业可贸易性高于风电,因此在考察新能源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时,光伏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新能源工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影响要大于风电产业的同一指标。
从聚集规模上看,中国新能源工业规模优势明显。无论是新能源产品出口规模、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还是入选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企业的总营业收入规模,中国都排在世界前列,这表明中国新能源工业具有显著的聚集规模优势。这与欧美新能源工业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有着极大的不同。聚集规模优势促进新能源工业效率提高,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降低了新能源企业的学习成本,从而使中国新能源工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当前,具有新能源工业竞争优势的国家主要是中国、德国、美国、丹麦和韩国,中国、韩国的竞争优势在光伏产业,美国的竞争优势在太阳能发电机组、生物质液体燃料及地热发电,德国的竞争优势在风电产业。
未来两年,新能源工业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一是光伏产业将继续领跑新能源工业。2014-2016年,全球光伏产业新增装机将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二是风电行业未来新增装机将稳定增长。2014-2016年全球风电年新增装机将保持10%以上的增速。未来我国风电年新增装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盈利能力大大提升,风电产业有望健康发展。三是新能源成本不断下降。四是新能源工业加速调整,企业并购重组加剧。
报告预测,未来5至10年内,生态产业、新能源产业、生命科学产业和电动汽车产业将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