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10月22日报道,在巴黎当地时间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接受了法新社专访,并就有关中欧贸易这一方面回答了记者的问题。王毅表示自己对中欧二者达成投资协定充满信心。日前,特朗普政府为维护本国利益,已经决定对欧盟价值75亿美元的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而欧盟在看到印度对80%中国商品免收费获利后,也想与中国加深经济合作分一杯羹。目前欧盟28国中有不少国家表示不应当忽略中国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而中国方面也希望能够尽快和欧洲方面开启自贸协商谈判,并就执行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年底,中欧的进出口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6822亿美元,从2003年以来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市场的潜力进一步被发掘,有越来越多的欧盟企业选择来华投资,仅2018年一年,中国国内的欧洲企业数量就增加了33.4%,投资额增长25.7%,在2425项投资项目中,平均资金投入超过400万美元。过去5年间,欧洲企业在华获得净利润超过1000亿欧元。
德国杜伊斯堡作为欧洲最大的内陆港充分享受到了中欧贸易的红利。根据德国先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中国在2018年对欧直接投资只有173亿欧元,但是对德国投资却增加了21亿欧元。杜伊斯堡市长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杜伊斯堡市就是德国里的中国城,希望中国把这里当做进入欧洲的踏板,欧洲把这里当作进入中国的大门。"目前欧盟就中国对外投资的增长潜力,开始重新对自己的限制投资规定进行审视。近日,意大利与德国公然挑衅美国的封杀政策,宣布华为重启5G合作。
根据华盛顿18日的消息,美国政府已经正式对欧盟价值75亿美元的商品加征关税,其中民用飞机加征10%,农副产品加征25%,对欧洲各国产生极大影响。而欧盟方面表示只能对波音公司加征报复性关税予以回应。相比美国对欧洲的"剥削",中国在今年3月从法国空中客车公司订购300架飞机,大众、戴姆勒等汽车公司销量在华创新高。因此欧盟想要摆脱美国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似乎就变得非常容易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