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苏州市技能大师(首席技师)工作室”新建名单对外公布,苏州市吴江区光电科学技术协会(吴江光电产业科协)领域多家科技型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入选! 博众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吴江)装备制造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获评“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江苏亨通工控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苏州(相城)网络安全技术公共实训基地”获评“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江苏永鼎盛达电缆有限公司“苏州市孟凡宝电线电缆技术首席技师工作室”获评“苏州市首席技师工作室”。 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张功会光纤光缆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苏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富威科技(吴江)有限公司“苏州市宋国富金属轧制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苏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祝贺!
更大限度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力 ——专家解读《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亮点 ◎ 科技日报记者 刘垠 “文件对推动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可谓恰逢其时、直击要害,将更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释放创新主体发展潜力,有助于不断提升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支撑能力。”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研究员范云涛所说的文件,是近期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是我国首次专门围绕科技激励制定全国性政策文件,可以说是我国科技政策体系的创新和突破。”1月15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萱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完善科技激励机制,会使我国创新软环境的关键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好的科技激励机制,也会全方位、系统挖掘科技创新的潜力,从而为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断提供内生动力。”
近日,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苏州市科协《关于打造学术之都的建议》相关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争取更多的全国性、国际化学会总部及年会在苏州布局”。为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要求,苏州市委人才办联合市科协每年开展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项目,2023年争取更多高端学术会议和产业活动落户苏州并给予支持。
人人传播主旋律正能量 个个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近日,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明办主办,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文明之光——2022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新事暨苏州市道德模范现场交流活动”成功举办。吴江变压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21年度苏州魅力科技人物、苏州市科协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十五届吴江区科技创新政府奖获得者禹云长获评2022年度苏州市十佳新人、苏州市道德模范!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多名院士对中国联通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科技创新工作献言建策,对于中国联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这些思想的深刻内涵,更好地实践于企业经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院士寄语
据悉,近日,四位华人科学家顾波、闵玮、林本坚和彭枫琳斩获2023年度国际光学工程学会 (Society of Photo-Optical Instrumentation Engineers, SPIE)的光学大奖。 SPIE是当今世界上涵盖光学,光子学和电子学工程相关的最大的职业学会。它成立于1955年,旨在推动基于光的科学、工程和技术进步。学会服务于来自184个国家的超过25.8万名成员,提供学术会议及出版论文集、继续教育、书籍、期刊和SPIE数字图书馆。 SPIE奖项委员会在2023年1月11日宣布了其权威年度奖项的获奖者, 以表彰对医学、天文学、光刻、光学计量学,光学设计和以社区为中心的成就等多个领域的变革性进步。今年21位杰出的获奖者代表了众多光科学领域的成就以及这些技术所带来的重大进步, 其中四位华人获奖者尤为醒目。 SPIE 梅曼激光奖:表彰在最高水平上为激光光源科学和技术做出持续贡献的个人
海洋中有大量浮游植物,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总量与陆地植物相当,对气候调节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家通过使用卫星和海基传感器捕捉海洋颜色,从而研究海洋浮游生物对气候的影响。 为了确保卫星测量的准确性,研究人员依靠一种海洋光学浮标(MOBY)的海洋颜色传感器来测量太阳光。近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莫斯登陆海洋实验室、迈阿密大学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正在合作升级名为MOBY-Refresh的传感器,以实现更精准的太阳光波长测量,从而进行环境监测。 Optics官网就此事进行了报道,下文编译自该新闻,原文链接: https://optics.org/news/14/1/6 01 海洋上的光学浮标 MOBY由两个主要浮标组成:测量、记录光线的光学浮标和固定光学浮标的系泊浮标。NIST研究员Carol Johnson解释说:“MOBY可以测量太平洋某个位置有多少波长的光被散射出水面,而海洋颜色卫星传感器能够实时观测MOBY站点在内的海洋情况。站点的数据传递给卫星团队,卫星团队使用这些数据来校准卫星传感器,从而提高全球数据产品的准确性,例如叶绿素浓度。” 光学浮标有一个延伸到水下的中央桅杆,桅杆有三个杆状臂,每个臂都有用于收集海洋中散射光的光纤收集器,可检测到深度为1 m、5 m和9 m的光。光谱仪位于中央桅杆的底部,能够测量光在3个深度对应的波长函数。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1月28~2月2日,美国西部光电展在旧金山Moscone中心如期举行。来自85个国家的2.2万人参展,国内参展企业较少。疫情影响,经济下行,但光子学领域发展日新月异。计算光学、量子技术、硅光器件、激光聚变、3D传感等热门话题被频繁讨论。 今年的西部光电展有哪些看点,国外同行对光学发展看法如何?光电汇媒体整理了部分光学同仁的看法,以及国内外展品技术,希望能够给国内同行一些参考。 深度学习:生物光子学的强大工具 近年来,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醒目的名词不断充斥着人们的视线。这些新概念广泛出现在各个应用领域。其中,数字染色技术和计算成像技术将为医学诊断和患者护理做出新的贡献。 在SPIE Photonics West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Aydogan Ozcan教授,因在衍射波前技术方面的成就获得了丹尼斯·加博衍射光学奖(Dennis Gabor Award in Diffractive Optics)。他提到,深度学习以更好的分辨率实现图像重建或图像转换,在医学图像诊断中的应用潜力越来越为人所知,虽然超出了目前我们对计算显微成像中物理模型的理解,但这种新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现有的诊断工具,例如组织学。 此外,Ozcan教授提到的虚拟染色技术作为一项绿色技术是有吸引力的。通过该技术可以对数以百万计的组织样本进行创建和染色,并用于动物研究和毒理学研究,或由制药公司使用动物模型来了解药物疗效,在这些领域,虚拟染色的效率可以很容易地利用。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基础研究领域和前沿科技领域,我国还存在亟待突破的短板弱项,芯片、新材料、数控机床等关键核心技术面临外国“卡脖子”的威胁。美国对我国的高科技打压遏制不断升级,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近日拟联合日本、荷兰全面禁止光刻机对中国的出口,并全面禁止对华为公司的供货。 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强调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为我国科技创新突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无论是当年的“两弹一星”,还是移动通信实现3G突破、4G同步、5G引领,我国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日,国防科技大学与湖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日本理化所和国立新加坡大学等单位合作,在悬浮腔光力系统中引入光学增益,提高了腔内光子寿命,增强了光-机械耗散耦合强度,采用微米尺度粒子产生了声子激光非线性机械谐波,并测量了声子激光阈值和零时延高阶关联函数。据了解,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产生非线性声子激光。上述成果以“Nonlinear multi-frequency phonon lasers with active levitated optomechanics”为题,于1月19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hysics》上。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邝腾方和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黄然,共同通讯作者是肖光宗、景辉、仇成伟和罗晖,其中肖光宗主持了这项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科研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研究背景 声子激光,作为光子激光的对应物,预期未来将对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带来颠覆性影响,已经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通过使用半导体超晶格、纳米磁体、囚禁离子和纳米机械或纳米机电器件产生了基频声子激光,但多倍频声子激光尚未见相关报道。 在悬浮腔光力系统中,机械振子与外部环境热噪声和振动理论上全部隔绝,为非线性物理、统计物理、量子光学等基础物理研究提供了极具魅力的“广阔舞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2019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学家在色散耦合悬浮光力系统中,首次采用纳米球实现了声子激光,为光子-声子相互作用、声子梳、机械振子量子态制备和调控等基础研究和声子激光探测研究打开了大门。然而,这套系统需要复杂的反馈控制电路来提供非线性冷却和线性加热,并且也只观察到基频声子激光。因此,如何产生高品质的非线性声子激光,成为物理学前沿的一个重要课题。前期该研究团队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具备全光三维独立自反馈控制能力的双光束内腔光镊,取得了截至目前公开报道的最高束缚效率(Optics Express, 2021,29(19):29936,Optics Letters,2021,46 (21):5328,Optics Express,2020, 28(24): 35734,Optics Express,2019, 27(25): 36653)。双光束内腔光镊本质上是一种有源悬浮腔光力系统,为光力学研究和声子激光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物理平台。